六年前,還是登山菜鳥的我,參加志佳陽大山的行程,在賽良久營地上方不遠處,放棄了登頂的念頭,志佳陽大山也是我登山以來,第一座自願放棄的高山。六年來我一直希望可以重新回到志佳陽,除了看看我六年來登山能力的進步狀況,一方面為了想彌補當年殘念的回憶。


志佳陽大山,這是傳統登雪山的路徑,這兒過去亦是原住民的獵徑所在,不過中橫開通之後,這兒繁榮了起來,環山部落是目前可見到的原住民部落中,個人認為最為先進而且有完整規劃的。志佳陽大山原住民語是shikayo,奇怪的是,日文來說是像鹿的樣子的山,是不是當年日本人稱志佳陽大山山型像隻鹿而沿用的呢?還是巧合?


六年後,踏在這兒,原來的路徑已經被國家公園規劃的相當完善,就連當年必需脫鞋溯溪的司界蘭溪,現在亦有山壁旁的鐵橋可供行走,變化的是,司界蘭溪因為颱風之故,和過去已不相同,而且真正志佳陽的登山口,現在亦是不同的樣貌。我走在領隊後面,誰知領隊混在另一隊中,我竟沒看到一直以為領隊就在前方,而拼了命的走上去。因為有失敗的經驗,這次我的規劃是,陡上路徑,每一公里休息一次,補充充足的飲水,和吃零食補充體力,為了就是不再像上次一樣,缺水,又沒吃東西,而造成無法完成此山的願望。


3.1k登山口起,是無止盡的上坡,過去這兒有陡上5000英呎之稱號,果然名不見虛傳,也難怪現在很少有人循著這路徑上雪山。5k過後,是走在針葉林中,路徑也變的平緩了不少,在此沒有一公里休息,而是走到5.6k才休息,卻沒有想到,原來上次令我回憶深刻的地方賽良久,就在六k之處。上次在賽良久營地,同隊有另一位山友亦是在這兒放棄登頂,我們兩個在賽良久營地聊天睡覺,事後才知道這位山友就是我的遠房親戚,世界很小我們卻沒有在那兒相認,相當神奇。


我一個人走著走著,不知不覺出了混合林,眼前進入的是短箭竹草坡,很特別,我沒有來過這兒,現在亦是我一個人在這兒,我不知道瓢蕇山屋在那,亦不知道山頂在幾k之處,7k時休息了一會兒,沒想到才一起身,瓢蕇山屋就在前方。乳羊湖現在已經沒有了蓄水的功能,取而代之的是帆布鋪成的集水潭,附近的垃圾成片成片,這兒的住宿環境很難和對面雪山東峰下的七卡或三六九相比。

7.8k的地方,我發現在三角點,原來這兒是志佳陽大山的基點峰,事實上志佳陽大山的最高點並不在這兒,相當特別。一個人在基點峰處拍了照,總覺得沒到最高峰,似乎少了些什麼,約續行十分鐘,抵達最高峰3345公尺,展望果然沒有基點峰好。事實上,今天整天在雲霧中行走,也只是偶而有透空的展望吧。


相隔了一年八個月,我的百岳數字才增加了這一筆,實在是有夠混的。公司中有位登山老手,維持在99岳,不強求至八通關山完成百岳,我想她也有她的堅持和想法吧。我當年訂的50岳就休山,大概亦是達不成的吧,因為我可不太想從此沒有上山的動力才是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tono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